2022年的春日,“隔离”成为每个上大人的生活关键词,全体师生的隔离生活也从开始的慌乱逐渐走向有序,校园封闭模式有序推进的背后离不开后勤保障部门、各级行政人员和基层辅导员们的艰苦付出。与此同时,教师群体中同样涌现出了特殊时期为师生们负重前行的先锋模范。今天要写到的这位老师,他就是中共党员、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生浩。
率先垂范 敢为人先
3月2日起,上海大学各校区进入封闭管理阶段,校园的正常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面对着并不明朗的疫情形势压力,校园管理日渐从严。作为教工第三党支部的党员,王生浩同志主动承担了隔离教师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在校园封闭期间为研究院足不出户的教师们外出取餐。
3月17日起,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转入准封闭后,允许教职工申请离校,接下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行闭环管理,学生可进出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此时此刻,虽然家中有刚满7个月的幼儿,但王生浩同志依然选择值守岗位,心怀研究院师生和实验室,主动选择留校,成为了抗疫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并主动承担封闭时期7号楼的安全巡查工作。
4月3日起,随着疫情形势的反复,宝山校区再次转入封闭管理,王生浩同志保持每天两次对研究院实验室进行巡查,排除安全隐患。
4月15日,因南区实行学生宿舍楼封控管理,需要教职工支援工作,为封控楼学生送餐。王生浩同志再次主动请缨,赴宝山校区西区和南区参与教职工志愿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校侨联委员,王生浩同志与校友办、后勤部公寓办老师一起冒雨将上海市侨联和上海市华侨事业基金会运来的爱心捐赠物资卸车,并把几十箱物品搬运到宝山校区西区和南区学生公寓楼,消毒处理后分发给学生。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王生浩同志的行动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赤诚本色。
科研匠心 师者仁心
王生浩同志的另一个身份是科研学者、研究生导师。王生浩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和材料基因在新能源光伏材料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他本人还负责钱伟长学院本科毕业设计,硕、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培养工作。
3月17日至4月2日校园准封闭期间,王生浩教授坚持面对面指导学生实验,与同学们交流科研进度、探讨实验结果,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封闭期间无法当面指导学生时,就坚持每周召开线上组会,并为学生字斟句酌修改论文,王生浩教授坚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对于学生论文中的错误之处,王生浩教授会给出详细批注,指出为什么错,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
作为师者,王生浩教授不仅在专业领域为学生尽心尽力,他同样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疫情形势复杂多变,恢复正常校园秩序仍需时日,学生的焦虑情绪也与日俱增。王生浩教授多次主动与同学们电话沟通,询问同学们是否有实际困难,疏导学生的情绪,并引导同学们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师者仁心,厚德载物,王老师在特殊时期从专业和生活两个方面,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真正诠释了一名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值守岗位 保驾护航
疫情时期的特殊管理使得教职工们不能自由进校,作为值守教工,王生浩老师主动担任了东区7号楼(研究院实验楼)的安全检查员。一个多月以来,王生浩老师坚持每天在楼内开展两次安全巡查工作,检查楼内的水电、消防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查验实验室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实施维护,如大型贵重仪器环境球差矫正透射电镜的通电状况、真空状态点检,减震台空压机和电镜空压机定期排水等维护工作;为持续长时间测试的机器(如疲劳测试仪)进行了按时关机操作,保证了实验数据的按时获得和设备的保护。
特殊时期,王生浩老师的坚守为研究院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这是一名上大人肩上的坚定使命。
近两个月的坚守,作为党员,他在抗疫一线身体力行,服务师生;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坚持线上教学督导,从严治学;作为研究院值守教工,他为研究院的实验室安全和各项职能的基本运行保驾护航。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因为有了千百名像王生浩教授这样的教师党员冲在前方负重前行,才有了疫情封控时期校园内的岁月静好。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师生同心,攻坚克难,勠力同心,共同迎接疫情散去后的春日!